美、中 IPO 费用的思考

一些分析数据通常会这样误导我们:美国上市的费用占融资额度的10% - 15%,国内上市的费用占融资额度的5% - 8%。单从数据来看,美国上市的费用可谓相当的高,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其中涉及了两个层面的误区:

 

首先“上市费用和融资成本是两码事”

国内上市通常只考虑 IPO 的费用,很少提及再融资的成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再融资成本高,取得再融资资格十分不易——证监会对再融资的审核流程复杂(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且通过率仅有5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再融资是十分困难的。

 

美国则没有再融资的限制,只要上市公司有项目、有需求、有很好的业绩和增长,随时可以进行再融资。而企业通过增发或配股获得的再融资额往往会超过 IPO 的融资额。

 

其次,国内 IPO 通常做大估值。基数变大时,比例值自然就会变小,而非企业的实际支出变少。

 

所以,美国上市的实际费用不见得比国内高。况且,国内上市还存在隐性成本,通常都不会公开显示在上市费用中。

 

另外,美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灵活性。以 SPAC 并购上市为例,企业仅需与 SPAC 平台进行业务合并便能实现上市,不存在买壳费用或券商承销费。而承销费是传统赴美上市模式中成本最大的一项,约占 IPO 费用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他费用还包括律师费、审计费、印刷费、杂费等。

 

至于美国上市后的维护费用,除基本的律师和审计费之外,还包括:监督董事會的费用和营销路演的费用等,这些都关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及日后续融资相关;倘若公司有良好及训练有素的团队,则美国的维护费用可能比国内还低。

 

客观而言,美国的专业机构(证券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不低,但收费是公开、透明的,花出去的钱一般都会得到相应的服务,承受的风险较小。而,国内则价格差异大,好的机构一定不便宜,但服务却没有保障。对企业上市来说,法律和财务问题至关重要,花在刀刃上的钱还需谨慎对待。

 

上市的时间成本是一个重大问题。在美国通常一年左右就可以实现上市,SPAC 并购模式则更为神速,而国内主板上市而言,过去一年上市企业的平均上市时间约为2年半;尽管目前国内 IPO 审核一直在提速,但仅消化排队企业尚需一年半载。因此,从时间的长短来看,赴美上市更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至于上市的不确定性,国内外都有,差别在于:国内上市犹如登珠峰,面临各种不可预见性;而美国上市则如同登泰山,台阶虽多,但每一步都是明确的。

 

综上所述,是否该到美国上市,应以企业上市的收益和费用来考虑,并以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确定是否划算。枫拿上市欢迎有兴趣到美国 IPO 的企业与我们联络,探讨贵公司的 IPO 上市成本及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