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的钱涌向中国

[2020-04-03] 摒除了政治考量,从全球的现況来看,能够接纳资金并满足回报的市场已不多,而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自然变成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资金准备涌向中国市场未来是可预期的。然而处于投资方的换位思考,在中国外汇管制下,最佳的实务操作模式,应是投资或资金借款至境外控股公司来间接控股中国的子公司或合资产业为首选。

 

以下为此预测的基本思路方向:

 

第一,中国的疫情已经取得了控制,造成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

 

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的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

 

中国制造业规模现在已经占到中国  GDP 30%,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也近 30%,中国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在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上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一直不高。进入三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复工的状况不均,很多企业由于欧美订单的消失无法复产、甚至面临倒闭;但仍可看到,也有一些企业订单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产业。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电子制造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 80% 是在当地生产的。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显现了其竞争力。

 

也就是说,那些在中国产业链集群比较完整的行业,才会在此次疫情中产生订单增长的情况,一些跨国公司也才会将其本来拟在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的这类工厂。所以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

 

第二,世界各国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也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

 

202003月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纷纷释放各种资源,不断向市场注入资金及物流。当大量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后,除了部分财政性资金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生问题以外,大部分的资金仍是金融性资金,必须和产业结合并追求相应回报的。而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现在只有中国,同时中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

 

在未来,随着疫情的发展,更多的外商将会看到中国产业链市场的发展前景,且愿将资金投入中国产业链集群的企业,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百年不遇的机遇。

 

第三,中国各级政府将应时扩大开放,加速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中国目前已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四大经济圈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灾难,但也是全球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要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几千亿到上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一旦形成了这种既是水平分工、又是垂直整合的开放式产业链集群,将会既有助于防范应对类似于新冠疫情的天灾人祸所导致的全球产业链断链风险,又因为产业链集群本身形成的巨大市场份额,能够有效避免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并有助于加快形成产业链集群中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以上趁势而起的相关企业,再经由资本运作促成进入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中国的资本全球化亦是可期的。

 

[注明:本文修改及引用自黄奇帆先生(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2020年04月01日发表于新浪专栏的文章:全球的钱涌向中国是大概率事件 - 百年不遇。]